北领全国二期班精品课——国学泰斗王守常解密中国文化的创新精神
时间:2020年10月16日浏览量 : 

2020年9月21日,北领全国班二期第二课——走进西安,邀请著名学者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守常讲授中国智慧,探寻中国文化中的创新精神。来自西安各区县、开发区科技管理干部70余人现场学习。

 

 

中国文化的创新精神

“中国”是一个文化概念

 “中国能礼仪则中国之,中国不能礼仪则夷狄之。” 王教授引用康有为的话解释“中国”概念。你接受了礼仪文化,尽管你是夷狄,你能礼仪就是中国。所以,“中国”不是种族概念,不是地理概念,而是文化、文明的概念。

中国文化发展需要“返本开新”

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,王教授认为最需要的是“反(返)本开新”,而不是简单的“与时俱进”。“反本”就是要回归经典和源头,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的传统文化;“开新”就是要兼收并蓄各种新式文化,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合乎时代的解释和应用。

 “一分为三”的中国式思维

在谈到“中国智慧”时,王教授重点讲了“一分为三”的道理。他认为,中国很早就有“一分为三”的思想观,只是从五四以后到现在,才凸显出“一分为二”、“非黑即白”的两元对立的思维和做法来。他说,“中庸之道”是中国儒家文化和哲学观念的制高点,早在《孟子》中就有论述“叩其两端而执中,执中无权,犹为一也”这种“一分为三”、“中庸权变”的思想。

《孙子兵法》中的“道”

王教授还提到了“道与器”、“德与智”等概念,相对于“器”和“智”,他更强调“道”与“德”的重要性。他还特别分析了“孙子兵法”和“三十六计”之大不同,他推崇“孙子兵法”的大道至简,运筹帷幄,他鄙夷“三十六计”的阴险奸诈。

“和”意味着多元化和多样性

王教授最后谈到了“和/同”问题。他认为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”,“和为贵”的思想无疑也是中国文化和智慧中的一块瑰宝。什么是“和”?王教授说,音因序(律)而和,这就是说,“和”意味着多元化和多样性,而不是统一化、单一性,那是“同”。所以,要追求的是“和”而不是“同”,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